本杰明·富兰克林:美德

大约在这个时期,我构想出一个大胆而艰巨的道德完善计划。我希望永远不犯任何错误,要克服一切可能使我失足的因素,不管这是天生的喜好也好,习惯也好,抑或是交友不慎。既然我能明辨是非,或自以为拥有这种能力,那我为什么不选择是而规避非呢?但过了不久,我就发现,这个任务比想象的要更艰难。当我小心翼翼地防范某个错误时,经常一不留神就犯了另一个错误。习惯总趁人一时疏忽时得逞,而面对个人爱好,理智有时又不够强大。后来我得出了结论,仅仅凭空相信拥有所有美德对我们很有好处,还不足以避免自己失足犯错;我们首先应该改掉错误的习惯,养成正确的习惯,然后才能相信自己会始终如一地保持正确的言行。为实现这一目的,我设计了如下方法。

我曾读过关于道德品质的种种列举,发现其分类名目多种多样,不同的作者会对同一名词作或广义或狭义的诠释。例如节制,有人仅仅将其限于饮食,而有人却将它推而广之,涵盖对其它各种娱乐、欲望、爱好、肉体或精神冲动的节制,甚至将对贪欲和野心的控制也包含在内。为了清晰起见,我宁可使用更多的名词,各词只涵盖较少的义项,这比用较少的名词来指代更多意思要好。我将当时所有自认为必要或合意的品质归于 13 项美德名下,并对每一项都附上简短的解释,以充分说明我认为该项美德应包含哪些内容。

这些美德和它们的具体解释分别是:

  1. 节制(Temperance)。食不过饱,饮不过量。
  2. 沉默(Silence)。不说对人对己毫无益处的话,不参与闲谈。
  3. 有序(Order)。一切物品都应规整有序,每件事情都应安排时间完成。
  4. 意志坚定(Resolution)。下决心去完成该做的事,下决心去完成该做的事,下决心之后就定要完成。
  5. 节俭(Frugality)。所费钱财必须于人或于己有利,不浪费一分一厘。
  6. 勤奋(Industry)。不浪费时间,每一分钟都要做有用的事,摒弃一切不必要的行为。
  7. 真诚(Sincerity)。不欺骗伤害他人,思想要纯洁公正,说话要实事求是。
  8. 正直(Justice)。不冤枉伤害他人,不忽略自己能造福他人的责任。
  9. 中庸(Moderation)。避免趋于极端。如果受到应得伤害,不要恼怒。
  10. 清洁(Cleanliness)。保持身体、皮肤和住所始终干净整洁。
  11. 平静(Tranquillity)。不受琐事及普通或难以避免的事故纷扰。
  12. 贞洁(Chastity)。少行房事,除非为了健康或生养后代起见,以免使大脑迟钝,使身体虚弱,或是破坏自己或他人的安宁和名声。
  13. 谦逊(Humility)。效仿基督和苏格拉底。

我希望拥有上述所有美德并能养成相应习惯,但我认为最好不要试图毕其功于一役,以免分散注意力,而应循序渐进,每次以培养一种美德为目标,待完成之后再继续前进,直到拥有所有这 13 项美德。考虑到先拥有某些美德将使后来者的培养更容易,我将它们的顺序作了适当安排,如上面排序所示。节制是首当其冲的,因为它能使头脑冷静清晰,这对于时刻保持警醒来说十分必要,以防止旧习惯的不断引诱,抵御那些无穷无尽的诱惑。在养成「节制」这一美德后,「沉默」就要容易些了。因为我在培养品德的同时也希望获得知识,而谈话时,知识的获得需要侧耳倾听,而非不停地动嘴皮子,于是我希望自己改掉喜欢闲聊、说话爱玩文字游戏、爱开玩笑的习惯,这些习惯只让我结交些浅薄之人,所以我把「沉默」列在第二位。养成「沉默」和下一位「有序」的美德后,我希望我能花更多时间用于自己的计划和学习。等坚定的意志成为习惯后,能让我在培养随后美德的努力中坚定不动摇。「节俭」和「勤奋」能使我尽快还清剩下的债务,为我创造财富,真正独立,并使「真诚」和「正直」更易践行,如此等等。然后我又想到,根据毕达哥拉斯在《金色诗篇》里提出的建议,每日自省是必要的,于是我又设计了以下方法用于自省。

我制作了一个小册子,册子上每种德行各占一页。我用红色墨水在每页纸上画上直线,形成 7 列,用于记录一周 7 天,并在列头标上一个字母代表那一天。在这 7 列上我再画上 13 条红线,在每一行的开头标上 13 项美德的首字母,如果通过自省发现那天犯了违反该项美德的错误,便在竖线和横线形成的小方格中标记一个小黑点。

表格如下:(省略)

我决定每周严格遵守一种美德。因此,第一周内,我要全力避免违反「节制」原则的任何小失误,而对其它美德暂时不管,只在每晚标记当天做了哪些违反这些美德的事情。这样,如果第一周内我能保持注明为「节制」的第一行没有小黑点,我想这种良好习惯将大为巩固,而与此相反的不良习惯则大为削弱,这样我就可以大胆地将注意力扩展到包括下一美德的培养上。第二周,我要保持第二页的头两行没有小黑点。这样依次进行,直至最后一项,从而在 13 周之内完成全部过程,每年循环四次。这就像一个人为花坛除草,他不会企图一次除尽所有杂草,这将超出他的能力与体力;他应一次只为一个花床除草,除完第一个之后再开始第二个。因此我希望,我能依次消除每一行的小黑点,从这本小册子上看到自己在德行方面的进步,从中获得鼓舞,获得快乐,直到最后,通过多个循环周期,在 13 周的日检之后,我能高兴地看到一本干净没有黑点的小册子。

我从艾迪生的《卡托》中摘录了下面几句话作为这小册子的题词:

「我坚信如果有种力量在我们之上
(自然万物大声宣告,
此种力量确实存在),
他必定因美德而愉快;
而让他愉快的人必定幸福。」

还有西塞罗的格言:

「啊,哲学,生命的导师!
啊,美德的探寻者,
罪恶的清除者!按您的敕令认真活一天,
也好过带着满身罪恶长生不死。」

另外还有所罗门的格言,是谈智慧和道德的:

「她右手有长寿,左手有富贵,她的道是安乐,她的路全是平安。」(《箴言》第三章第 16、17 节

我认为上帝是智慧的源泉,因此我觉得恳求他助我得到智慧是既正确又必要的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我写了下面这篇短小的祈祷文,并把它放在自省表格之前,每日诵读:

「噢,全能的上帝!慷慨的天父!仁慈的向导!增加我的智慧,让我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吧;坚定我的决心,让我完成智慧赋予的任务吧。接受我为您其他子民的诚心服务吧,以此作为我对您不断给我恩惠的唯一报答。」

我有时也引用汤姆逊的诗歌作为简短的祈祷文:

「光明与生命的父亲,您至高无上的主啊!
啊,教导我什么是善吧,您亲自教导我吧!
挽救我,使我脱离愚昧、虚荣和罪恶吧!
让我摒弃低劣的追求,让我的灵魂
拥有知识、内心的宁静和纯洁的品德吧;
请给我神圣、充足和永无止境的福佑!」

「有序」的准则要求我分配固定的时间完成每件事情,在我那本小册子中,有一页将一天 24 小时的时间分配作了如下安排:

早晨
问题:我今天要做什么好事?
5 点
6 点
7 点
起床,洗漱,向全能的上帝祷告;安排一天的工作,决定当天该注意什么;进行当前的学习,吃早餐
8 点
9 点
10 点
11 点
工作
中午 12 点
1 点
阅读,或翻看我的账目,吃午饭
2 点
3 点
4 点
5 点
工作
晚上
问题:今天我做了什么好事?
6 点
7 点
8 点
9 点
把东西放归原处;吃晚餐;音乐或其它消遣或谈话;反省一天的活动
夜间 10 点
11 点
12 点
1 点
2 点
3 点
4 点
睡觉

我开始执行这个每日自省的计划,除了偶尔间断之外,一直坚持进行了一段时间。我很惊讶地发现,自己的过失比想象的要多得多,但后来又看到它们日渐减少,我很满足。为了避免不时需要使用新的小册子带来的麻烦,我把纸上代表以前过失的小黑点擦掉,为新一轮循环的记载腾出地方,可这样小册子的很多地方都被擦破了,于是我把表格和准则移至一本备忘录的象牙书页上,在上面用红色墨水画上直线,这就能经久耐用,在格子里我用黑色铅笔标记自己的过失,这些标记可以用湿海绵轻易擦去。过了一段时间,我一年只完成一个循环,后来几年才完成一个,直到最后,我常常因旅行或公事在外,被各类事务缠身,只好完全停止了这个计划,但我一直随身携带着这本小册子。

「有序」原则的践行给我带来的麻烦是最大的,我发现,如果一个人的工作可以让他自己支配时间,比如像印刷工人,这条原则是可行的,但对于店老板来说,他得同别人打交道,得随时接待自由来访的客户,所以他没法严格遵守这条原则。还有,我发现使物品、纸张等摆放有序也极其困难。我一开始对此不太习惯,因为我记忆力极佳,并未觉得物品摆放缺乏方法会带来什么不便。因此,这条原则让我花了许多心血,这方面的过失让我倍感烦恼,而我对此取得的进步微乎其微,常常故态复萌,几乎要使我放弃努力,接受自己的性格在这方面有所缺陷了。这就像有人从我的铁匠邻居那儿买斧头,希望整把斧头都磨得像斧刃一样锋利。铁匠说,如果他能帮忙转动砂轮的话,可以帮他把斧头磨利,于是此人就去转轮子了,而铁匠就把斧头的阔刃面使劲儿压在磨石上,使得转动砂轮变得非常吃力。于是这个买斧头的人不时过来瞧斧子磨得怎样了,后来,他终于让铁匠停止磨斧,决定就这样了。「不,」铁匠说,「继续转吧,继续转吧,慢慢地斧头就会磨光了,但现在它还有些斑点。」这人说:「是啊,但我想我还是更喜欢带斑点的斧头。」我相信许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情况,他们缺乏我所使用的这些方法,在其它方面发现要改掉坏习惯,养成好习惯非常困难,于是放弃了挣扎,还得出结论说「带斑点的斧头就是最好的斧头」,因为有些自以为理性之物会不时暗示我,对自己如此这般要求严格也许是种道德上的愚蠢行为,我会被人取笑的;而且完美无缺的人格也许反遭人嫉恨,而善良的人应该允许自己有些不足,这样他的朋友才会自在。

事实上,我发现自己在「有序」方面的毛病难以改正,现在我年纪大了,记忆力也衰退了,真切地感受到这种好习惯的缺失。但总体来说,尽管我从未如自己所期能做到尽善尽美,且我距目标还十分遥远,但通过努力,我成为了一个比原来更优秀、更快乐的人;如果我不曾尝试这个计划,我是无法达到这一点的。这就像通过临摹字贴来练习书法一样,尽管练习的人没能像字贴写得那么好,但通过练习他们的字体也有所改进,如果能继续练习下去,也能变得美观清晰。

后人们应当清楚地知道他们祖先之所以能一生幸福,直至 79 岁撰写自传,除了拥有上帝的祝福外,还应归功于这个小小的计划。余生会遭遇什么不幸,全由上帝决定;但如果真遭遇不幸,想到过去经历的种种幸福,对于厄运他也将更加坦然地接受。因为「节制」,他身体一直很好,直到现在还很硬朗;因为「勤奋」、「节俭」,他得以早年境遇平顺,积累了财富,获得了知识,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,也在有识之士中赢得了一些名声;因为「真诚」和「正直」,他的祖国赋予了他信任和光荣的使命;而尽管他还未在培养这些美德方面臻于至善,但因为它们的综合影响,加上他脾气平和,言语风趣,使得他人愿意与他为伴,即使比他年轻的朋友也乐于与他交往。因此我希望,我的子孙后代中能有人效仿我,从中受益。

这里要说明一下,尽管我的计划并非完全没有涉及宗教,但它却没提到任何教派的主要教条。我有意避免提及它们,因为我充分相信自己的方法实用而卓越,它对信仰所有宗教的人们来说都是有用的,我还打算找个时间将它出版,所以不希望其中有什么内容会使任何教派的任何人产生偏见。我打算就每项美德写些评论,指出拥有此项美德的好处,以及与其背道而驰的坏处,我把这本书起名为《道德的艺术》(没有什么能像道德一样使人获得获得财富),因为我会在这本书里说明养成美德的方法和方式,这与单纯地劝人从善大为不同,后者没有指出具体方法,就像使徒口头行善一般,他们劝告那些衣不蔽体、饥肠辘辘的人们要穿衣吃饭,却不告诉他们能在何处通过怎样的方法获得衣食。——《雅各书》第 2 章第 15、16 节。

但是,我写作并发表这些评论的愿望未能实现。我的确会不时写些感想、推论之类的短小文章,以便日后在书中使用,有些文章我至今仍然保存着,但我早年需要认真打理私人事务,后来又有公共事务需要操心,于是只得把写作计划推迟,因为在我看来,这是个宏大的工程,需要投入全部精力来进行,而后来种种未预料的事务使我无法专注于此,这个计划也就搁置了下来。

在这部作品中,我想解释并强调这样一种说法,即如果仅考虑人的本性,那么恶行不因其遭到禁止所以带来伤害,而是因带来伤害才遭到禁止,因此,只要他希望在此世界获得快乐,那么谨守道德对于每个人都是有利的。由此可见(世界上总有许多富商、贵族和王公需要诚实的人为他们管理自己的事务,而这又并不常见),我本应努力使年轻人相信,没有什么品质能像正直诚实一样使穷人获得财富。

我所列出的美德起初只包含 12 项,但一位贵格会的朋友好心地告诉我,我平常看来有些自大,我的这种傲气常常在谈话中流露出来;在讨论问题时,我并不满足于自己拥有正确的观点,而是表现出专断、无礼,他还举了些例子为证。于是我决定,如果能够的话,要努力改掉这个毛病或说是愚蠢的习惯,因此我把「谦逊」一项加到我的列表中,并对这个词作了广义的解释。

我不敢自夸从实质上养成了这种品德,但表面看起来,我确是谦虚了不少。我规定自己不能对他人意见直接反驳,也不发表任何独断的观点。我甚至按照我们互助学习社以前的规定,不允许自己在言辞中使用表达武断意见的词或说法,比如「当然」、「无疑」等等,转而使用「我猜想」、「我认为」、「我想这件事是如此」、「现在在我看来」等语句。如果别人作出某个肯定判断,而我认为他犯了错误时,我也不再沾沾自喜地直接反驳他,立即指出其论断的荒谬之处,而是回答说在某些例子中或某些情况下他的意见是正确的,但在当前情形下,在我看来或者我以为好像有些不同等等。我很快发现这一态度的改变是有好处的,这使我参与的谈话进行得更愉快了。这种谦虚的态度还使我的见解更易于被人接受,持反对意见的人少了,我要是犯了什么谬误,也不再觉得那么羞耻,要是恰好讲对了,别人也更容易听我劝告抛弃他们的错误观点,采纳我的意见。

我起初认为这种方法违背自己的自然习惯,有些难以执行,后来就觉得非常容易、非常习惯了,可能过去 50 年里没有人再听我说过什么武断的话。我想也是因为这种习惯(还有我正直的品格),早年在我提出建立制度或是改革旧制度时,民众总是对我的意见非常重视,后来成为各公共事务委员会的成员后也颇有影响力。尽管我不擅长演讲,也不能言善辩,还措词模糊,语言也不尽准确,但人们一般都会接受我的意见。

事实上,我们各种习性中可能没有什么像傲慢这么难以克服了。尽管我们将它极力掩藏,与之斗争,使劲消灭,它却依然存在,不时还会出来显露一番。也许你在这本自传里还常常见到它,因为尽管我认为自己已完全克服了傲慢的习气,但我很有可能又为自己的谦逊而感到骄傲了。[1][2][3]

(1784 年写于帕西)


  1. 本杰明·富兰克林:《本杰明·富兰克林自传》(李梦圆译),《外研社双语读库》,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,2010 年版,第二部分。 ↩︎

  2. 下方日期原文是 1741,应该是错误的,另一个蒲隆版本(此版本翻译不信达雅)日期为 1748,应该也是错误的,因为文中作者自己有提到写时 79 岁。这里的 1784 取自 Apple Books 的免费英文原版,符合作者文中所提的当时年龄,应该较为准确。 ↩︎

  3. 自拟的标题。——一休儿 ↩︎